《大明天下(第五卷)》

大明天下(482)(12/15)

r>
    ”“湛某职责所在,分属应当。

    ”湛若水也不客气,对丁寿恭维坦然受之。

    丁寿话锋忽地一转,又道:“那焦、刘二人又是如何中选?三场试卷之中哪篇可列为程文,湛大人可有教我?”湛若水瞬时脸色突变。

    ************“朝廷并非不知考官于科场之中偏重首场,忽视中、末二场之象愈演愈烈,也曾三令五申要考官取士三场并重,历年科举中也不乏有识考官力图求变,但还是难改其势。

    ”同考官康海不同湛若水,并末矢口否认,只是抚案吁叹。

    “明知取士之弊,为何又改之不得?”丁寿诧异,“难道考官等人还敢抗旨不遵么?”“身为考官,非是不想,实有力所不逮之处。

    ”康海自嘲一笑。

    “刘公公常言我要多向德涵兄请教,不知状元公可否为我解惑?”丁寿揉揉眉心,嘻笑道:“看在刘公公面上,还请德涵兄直言不讳。

    ”提及刘瑾,康海眉宇间泛起淡淡一丝愁容,轻叹一声,徐徐道:“其一是因时间仓促,数千举子应试,三场试卷浩如烟海,只凭一二十名考官数日之间取阅收录,日力无余,故常有弃二、三场试卷不阅者……”人家寒窗苦读,辛辛苦苦交出的试卷你们不看就扔了,太那个了吧,丁寿嘬嘬牙花子,追问道:“其二呢?”“二则经义列为首场,有先入为主之念,彼时我等考官神完气足,可以潜心阅卷,待得评阅后场时,难免精力倦怠,心浮气躁,两相比较,自然偏重于首场试卷。

    ”这倒与祝大胡子说法有几分相符,丁寿挑眉,“可还有三?”“考官为彰显才学,经义题目日益晦涩,不复洪武、永乐年之浑厚朴直,举子穷日夜,劳精神于首场空言,待二、三场实问时早已力穷智竭,如何能做得好策论,是以后两场试卷也不足以为收录之凭。

    ”“其四,经义之学为儒家经典,乃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源,在世人心中分量强于其他,纵有人疾呼实学之用,亦难改人心成见。

    ”人心?哼,丁寿不屑一笑,“所以这四点便是科场之弊源?”“还有第五,”康海伸出五指,“经义之题皆有四书五经与其传、注为据,相比较中场之‘论’与末场之‘经史时务策’,有更多凭依之处,考试官为免受人指摘,绝朝野之口实,故也乐将首场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