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义日夜操劳,整整忙了五天,才把这件太子谋反,兴兵逼宫的宫廷秘事料理妥当。
除了参与其事的人等外,别人可不知道出了这样的大事,还道太子由于皇后逝世,哀伤成疾,以致一病不起,死后还博得一个贤名。
更少人知道的是,整件事是由本已离京南返的晋王周义,在背后运筹帷握,安排打点,因而深得英帝的赞许,更是言听计从。
几个擅自领兵回京的万金山将领,以及与太子一起逼宫的家将业已审讯完毕,在周义的保全下,没有人获罪,只是给英帝以密旨谴责,与太子的五万亲兵先往青州整训,然后往周义军前效力。
这些直接参与其事的将领没有获罪,其他那些与周仁过从甚密,却不知内情的所谓太子党更是安然无事了。
太子党虽然没有遭责,但是周义也知道英帝心里已经生出疙瘩,这些人将不获大用,甚至动辄得咎,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所以趁机添上几个与他有隙的官员名字,排除异己。
期间周义亦把瑶仙画押的口供呈上英帝,这份口供做过手脚,有加有减,从中得到许多好处。
参与平叛的将官,人人也得到好处。
好像陈阁老的儿子得到高升;一吕刚的儿子吕志杰获委副将,调返京师,掌管新设的禁卫军:还有刚升任京师城守的刘方正,又再升任将军;就是魏子雪也获委为大统领,虽然不是明赏,但是尽在不言中,大家了然放心。
众多升迁中,刘方正表面最风光,事实是明升暗降,有苦自己知。
原来吕志杰的禁卫军,是从原来的京卫中分了一半兵马成立,除了吕志杰,英帝又下旨晋升袁业为将军,与他分管剩下的京卫,如此一来,实力根本不能与当日吕刚任城守时同日而语。
尽管大家不说,知道内情的却暗以为异,因为能够平息这次逼宫,当以刘方正为首功,要不是他通风报讯,英帝或许会措手不及。
如此安排,其实全是周义策画,亦为英帝首肯,也许亦只有他们父子两人,才能明白个中原委。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刘方正与宁王眉来眼去,英帝恐怕重蹈覆辙,用以制衡刘方正的。
刘方正勾结宁王之事,至今已是昭然若揭。
原来据魏子雪回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