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第1237章 东倒西歪(3/4)

,陆路交通工具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后来又打造出帆船大大改善了水路船舶运输,如今有了制霸大海的大型帆船,整合水路海运交通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好,好,太师这个计划堪称史无前例,一旦完成则我大秦东南西北甚至岭南和诸侯之国都将大受其益……”

    始皇帝抚手连连称赞,不光听的仔细,眼神更是不断的在整张地图上来回逡巡,双眼中闪烁着极度惊喜的光芒。

    陈旭这个巨大交通工程,几乎一下将他统御华夏融合六国的期望彻底变成了现实。

    这是他梦寐以求但却从未敢去想过的计划。

    因为这个庞大的工程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眼光和思想格局。

    这不能说始皇帝不够雄才大略,只能说是陈旭占据了两千多年文明传承的记忆优势罢了。

    要想富先修路。

    后世华夏快速崛起的巨大功劳就是庞大的道路基建,从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从普通铁路到高铁,后世华夏击中庞大的国力,短短三十年时间便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和最长的高铁里程,交通的便利带来的就是经济的飞速发展,那是一股挡都挡不住的潮流。

    而有这个历历在目的经验,陈旭只不过照本宣科的推行一遍罢了。

    “左相,如此庞大的工程,不知耗费国驽几何?”财政署丞战战兢兢的询问。

    “不错,如此庞大的计划,恐怕耗费的钱粮也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

    “然……”

    围观的文武百官在激动之余也都开始讨论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钱。

    现在的大秦和数年前的大秦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从新商律开始,在陈旭的推动下大量的旧法令都被废弃或者大幅度修改,特别是各种政府工程,陈旭力求推动朝廷用商业的手段去解决,也就是他当初与皇帝说的:天下万事,莫不可以付之以商!

    而东方道的修建也让朝廷和皇帝看到了商业的力量,的确可以大大减少朝廷的压力。

    眼下大秦的各种工程,除开始皇帝修建陵寝地宫和重大水利交通工程之外,大部分工程其实都是采用朝廷立项,然后招商投标,商贾接单完成,朝廷只管发布工程和监督付钱,在详尽而严格的法令约束下,无论是朝廷还是商贾都循规蹈矩,毕竟上面还蹲着一个左相在时刻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