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第159章 做大秦的爱因斯坦(3/5)

不管是酿酒还是酿醋,对于陈旭来说都是实验性质的。

    反正他是准备砸钱一定要把酒酿出来,何况五斤山葡萄才一钱,原材料非常便宜,贵的反而是酿酒用的大大小小的陶罐和陶缸。

    对于这个各种手工业都不算发达的时代,特别是制陶行业,器形越大的东西越不好制作,因此也就越贵,镇上的一个陶器作坊平日制作的最大器件直径不会超过一米,而且还只能做成阔口浅底的陶盆,陈旭家里就有一个,已经用了二十多年了,还是陈旭的爷爷在世的时候买的,属于祖传物件,老珍贵了。

    而葡萄酒坊一共定制了大大小小近二十口陶缸和数十个陶罐,口径从一尺到四尺不等,全部摆放在茅草屋里面,总共花了陈旭接近一千五百钱。

    之所以要弄这么多陶缸,那是因为陈旭不会酿制葡萄酒,只能多弄几缸慢慢实验,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五次,并且除开山葡萄之外,秋天还会有山梨和山楂等野果,都可以试着弄一下,反正上次虞无涯给他弄回来的一万三千钱都才花了一半,足够他折腾,再说钱只有花出去才能促进流通,收购这些东西让钱落到乡民的手里,然后乡民在镇上购买其他生活用品,会促进各个工坊和商户跟着受益,买卖的人多了,商业才能变的繁华起来了,同时村民也能慢慢添置家当,生活也才能慢慢好起来。

    最简单的就比如锄头和刀斧,一个家庭如果穷的这几样都没有,那么他们就无法好好种田,田越种越少收成就会越来越差,该交的田税人头税一样不能少,那样就只会越过越穷,最后彻底赤贫状态只能等死。

    但陈旭把从宛城挣回来的这笔钱在镇上花出去,其实就是变相的加强了货币的流通性,而货币的充足就会促进商业需求,铁匠铺的铁匠可以有更多的钱去县城购买铜锭和购买废铜加工。麻布店才会购买更多的麻用来织布,而种麻的农民才能卖掉更多的麻线增加收入,然后去购买锄头刀具扩大种植,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钱虽然不产生价值,但会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

    再加上陈旭不断的改良各种农具和工具,只要坚持一年,陈旭相信清河镇所属范围内的情况会大大改善,至少今年他觉得整个清河镇不会再饿死一个人。

    因为通过药材先后从县令大人那里顶了三百石税粮,加上从山匪窝里还抢收回来五百石粮食,这就是他的底气,何况还有水轻柔在宛城帮忙制售茶叶,到时候制药坊制作的丹药和药粉也可以送去让水家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