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第168章 一切都只能将就(3/4)

晾干之后发现没有太过变形或者没有裂纹和洞眼儿就算成坯了,等泥坯凑够数量之后就一起送入土窑烧制。

    这种制陶方式只能做开口很大的器物,比如陶碗、陶盆、陶罐和陶缸等,而且做出来的大小厚薄差别非常大,每一个都不一样,至于精细点儿的小器物根本就做不出来,主要受限于工艺和设计。

    其实盛放酒这种东西最好用玻璃或者瓷器,玻璃暂时肯定是不可能有的,生产工艺不知道,只知道主要成分是石英砂,也就是二氧化硅,但瓷器现在也别想,制陶坊的工匠没听说过高岭土,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是釉土,所以只能用陶器,但陶器其实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有一定的透水性,时间太长就会有水渗透出来,并不适合用来长期储存酒类。

    但一切都只能将就。

    这就是陈旭目前的状况,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都只能将就,不能求好更不能求精。

    陶器坊开在距离清河镇一里之外的山脚下,这里没有院子,只有一排草棚和一座不算太大的土窑,四周到处都是丢弃的破碎泥坯和陶器,一个凉棚里面有一个不算大的泥坑,有几个帮工正在筛土担水和泥,另一个凉棚里有几个学徒正在匠工的指点下用泥条捏制各种陶器,其他的几个凉棚里面既有烧制好的陶器用麦草裹好堆在一起,还有许多制作好的泥坯摆满一地等待晾干。

    “见过陈里典!”看见陈旭骑马嘚嘚而来,匠工和学徒帮工都赶紧停下来行礼。

    “免礼!”陈旭跳下马,把缰绳拴在凉棚下面走进去问,“高河,前几天给你设计的酒壶做出来没有?”

    老陶匠顿时苦笑着摇摇头,用沾满泥巴的手指着摆满一地的各种细口瓶罐说:“里典大人,您设计的酒壶瓶口太过细小,我们制作了许多也达不到一寸的规格,指头都无法伸进去,这样就无法将陶泥捏合紧实,一旦烧制出来绝对会漏水,酒自然也是装不了的!”

    陈旭拿起一个已经阴的半干陶丕,大小倒是和他设计的要求差不多,不过瓶颈短粗,瓶口直径足有两寸,手指伸进去摸了一下,里面磕磕巴巴的感觉还是一圈一圈的泥条状,完全没有捏平整,情况和老陶匠说的情况差不多。

    后世陈旭不过是个农村娃,然后读一个二本大学,然后像咸鱼一样生活了二十五年,从未摆脱穷人的命,而且学的也不是什么理化类的基础专业,因此对于什么钢铁冶金化工完全几乎是一窍不通,至于制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