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常令诸侯忌惮的事情。
比如左相李斯,他负责统领九卿和文武百官,但对于各府衙呈报的奏章并无独断的权利,因此最后还是只能交给皇帝决断,得到皇帝的指示之后才能下发执行,不过各府衙也并非事无巨细都会呈报给皇帝,有些太过荒唐或者感觉不重要的奏章自然会被压下来,不然每天皇帝就无法睡觉了,就比如陈旭改良的铜锯一样,内史府的铁官丞感觉这么一件屁事不值得上报,因此就把铜锯丢在了杂物房,导致被人翻出来举报,然后落得一个贬官的下场。
这就是皇帝一言而决的议政特点。
但这个诸侯处理小国朝政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统治了整个中国的大秦国情,皇帝的压力增大无数倍,但满朝文武还是一如既往的作为一个上传下达的通话器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而陈旭提出的三省六部制,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尚书省统领六部管理全国郡县,下面的各种奏章也都传递到六部,六部官员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予以甄别,属于六部之事则由六部官员写出处置方法之后交由丞相阅览,尚书省丞相批阅,发现不合格的退回六部再次处置,合格的则签字同意后递交给中书省,中书省同样根据奏章的轻重缓急进行甄别,认为可以执行的就交给皇帝批阅,不行的退回尚书省继续修改处置方法,皇帝批阅之后再由中书省签发后送到尚书省分派各部遵照执行,这个过程虽然变的复杂了许多,但就可以把应该在朝堂之上商讨的处置方法变成官员先行处置,这样就省去了朝堂之上需要解决的大部分事情,皇帝最后看到的奏章就是只需要确认同意或者不同意,而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去想怎么解决。
其实这就是后世公司管理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前置管理办法,也就是说,把所有要处理的事情尽量留在基层提出解决方法,而老总只需要审阅就行,老总把握大局和方向,下面的经理和办事人员才是具体解决问题的人员,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和调动各署衙官员的能力和积极性,因为你提出的每一条方法皇帝最后基本上都能看到,处理的好皇帝自然就会注意,如果经常都让皇帝感觉你的方法好,说不定就会委以重任,这就是后世所说的能力体现,因为很多官员其实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府衙之中,都是在混时间,大部分人做着收发员的工作。
采用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和监察省互相制约,统筹在皇权之下,三省六部责权明确,就不会像如今三公九卿这般交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