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第972章 祈福天灯(4/8)

好事的人统计,整个咸阳眼下至少已经有了超过一百辆的花车,这些来回穿梭表演的花车让整个咸阳的气氛热闹到了要喷发的地步。

    而在咸阳宫朝议大殿门前的广场四周,已经挂上了数百盏各种样式和大小的灯笼,在中尉禁军的保护下,几百个文学院的学士都在其中流连忘返的欣赏这些他们经过一天一夜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各种灯谜。

    灯谜以前是没有的,但猜谜这种事在人类出现便开始了,算是一种日常所见的娱乐活动,而喜欢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活动也是文化人最喜欢的东西,实际上相当于一种显露智慧和才华的机会。

    早在夏朝时期,就有了暗藏隐喻的歌谣,而到了春秋战国,则发展出了‘瘦辞’,实际上就是一种暗藏意思的隐语,列国纷争之时,有不少的客卿便会用这种隐语向自己想投靠的王侯公卿提供谏言,这既是在表达自己的治国策略,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智慧的炫耀,以此让君王得到一种文字之外的神秘启发。

    《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廋辞”和“隐语”,就是灯谜的雏形。

    而到了三国时期,猜谜已经成为了名流和文士之间一种非常常见的交流形式,而后慢慢发展,中国人便开始出现了各种说话晦涩难懂的习惯,许多人说话都要互相揣摩对方的真实意思,中国人说话慢慢就变得不那么爽快了,经常一句话会理解出来各种不同的意思,而因此也让汉语变得更加博大精深起来。

    而随着谜语在民间的逐渐兴盛,构建灯谜也逐渐形成了南宗北派等不同的风格。

    因此当陈旭在文学院要求百家门徒编制灯谜的时候,得到了极大的热情反响,一天一夜便弄出来几百条灯谜,有猜字的,有猜物的,有猜意思的,反正所有人都想让自己的这个隐语能够在仲秋的灯会上表现突出,越难自然就越是牛逼。

    因为陈旭说了,所有参与出灯谜的人都不许去猜谜,猜中也不能领奖,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灯笼等待游玩的人来猜,如果一晚上都没人猜出来,这个灯笼里面的钱便归出谜的人,这样就弄的所有参与出谜题的家伙激动的恨不得把所有猜谜的人掐死,而且也都开始互相较劲,猜不出来得到钱财固然很爽,但猜不出来也表示自己的这个谜题非常牛逼,牛逼到天下无人能懂,这是一种智慧上的胜利,是一种得意洋洋的成就感,如果一个灯谜很轻松就被人猜出来,自然表示出谜的人智慧不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