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188章货币体系(3/4)

弗朗机人能弄,凭什么咱们不能?”

    朱谊汐颇为坚定道:“如今银两成色不同,也没个标准,一不小心就收错,对于朝廷来说,赋税也颇为繁琐。”

    “而且制造银币,商贾们生意往来,岂不是多几分便利?”

    听闻这话,王徴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民间大货物交易,须得带把秤砣,最后还得咬一口确定真假,普通人都很难区分。

    一两白银因为成色不同,价值自然不同,吃亏是常有的事。

    “银币制成倒是简易。”

    王徴捋了捋自己的银白色胡须,问询道:“制压模具,再水冷即可,只是不知,其含银量,应当有几成?”

    “九成!”朱谊汐一口咬定道:“九成银,一成铜,再添些许锡,就可制为银币。”

    “边圈的花纹在仔细些,模具雕刻再漂亮谢,如此,其价值一两白银,想必是无人有异议了。”

    后世的袁大头为何流行几十年?就是其舍得用银,含银量基本上在八成五以上,货真价实。

    银币的差价,就是以铜代银的那一成,也就是说,每发行一枚银币,净赚百分之九。

    最大的成本,反而是人力。

    “鉴于银币价值太大,可再发行辅币——银毫。”

    朱谊汐思量再三,鉴于流通性,制作一些额度更小的银毫,就势在必行了。

    如,每一银币为一两,即三十八克,那银毫为五克,银三克,再添一些铜、铅、锡等,含银量不过六成。

    再加上巨大的流通性,其利润比银币还要大。

    于是,在朱谊汐的货币计划里,一银币等于一两白银,十银毫等于一枚银币,铜钱并行流通,形成完美的金融链条。

    王徴想了想,点头应下:“我会以弗朗机人的法子来锻造,必然精美,只是,殿下此法,颇有些与民争利。”

    “不得不争啊!”

    朱谊汐叹了口气,无奈笑道:“前狼后虎,养军极难,湖广又残破,而我又不愿意加税,只能行此法子了。”

    王徴闻言,愣了一下,才道:“老夫只懂一些工匠事,但,却觉得,复兴大明的重任,只有殿下能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