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二章兄终弟及(4/6)

子呢,兄终弟及,还真的只有皇帝能干得出来。

    瑞王面不改色道:“秦藩一系屡次改系,嫡脉断绝,天家血脉充斥,才能改意运道,重振秦藩。”

    去年,嫡长子朱存渠封为吴王,晋升为半步太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至八岁。

    活泼开朗,为人热情,实在不像是痴呆的模样。

    如此以来,朱谊汐也就放心了。

    只要接下来持续的进行培养,再不济也能弄个守成之君,保下他这个大步扩张的国土。

    由此,曾经的大皇子朱存槺,则随着年龄渐长,也知晓了事,为了避免骨肉相残,不得不尽早地确立储君。

    君臣名分一下,就能断了奢望和野心。

    而这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长子过继出去。

    如果嫡长子出事了,也能再收回来。

    “您是宗室长者,既然您都这样说了,那想必是合乎民意的。”

    朱谊汐感叹道。

    “老臣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瑞王昧着良心,诚恳地说道。

    “宗室那边就拜托您了……”

    随后,皇帝又在养心殿,会见了内阁四人组。

    这种御前会议,简单方便,寥寥几人,君臣面对面相聊,短时间内就能确定方针政策,避免了内耗。

    同样,相权也进行了分化,独相难存。

    这是绍武朝相较于之前两百年,最大的区别。

    皇帝与内阁大臣的沟通,不再是冰冷的票拟,而面对面交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增强了皇权。

    首先是确定了李定国,以及其他武臣的封赏。

    高一功的璟国公,是皇帝不经商议就亲口御封,礼部只能照办。

    而像是李定国等武臣,则是礼部核定战功,历经多时,才终于草拟出来了方案。

    李定国转封为沙州侯,禄米四千五百石(公爵五千),升任后军都督府佥事,天南将军,坐镇天南行都司。

    显然,距离公爵,他只有一线之遥。

    晋为侯者一位,伯三位,子、男二十位。

    “名单无误吗?”皇帝确认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