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龙人》

第十七章人为破坏(3/4)

五谷杂粮,那还不得吃龙肝凤胆,喝仙露啃仙桃啊,哪里还会在乎她的三菜一汤?

可木青冥闻言一喜,也没能立马想到这一层,只是立刻停下了迈出的脚步,把腿缩了回来......

观音山前称为石咀山,山势不高,但却陡峭险峻。而山中林木繁茂,树高而叶阔,高木杂草间的石上苔藓长绿,放眼望去满山尽是苍翠一片。只看前山,就像是一只浑身长满了苔藓杂草的巨大山龟,把头搭在滇池边上喝水一样。

若是不只看前山,远观这整座大山,则因且蜿延奔赴的山形甚奇,又尤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若是能荡舟于滇池之上,由远处往山上眺望;只要是微风一吹,山上草木齐齐抖动,这欲飞的凤凰状的大山,就更是显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临近滇池处的山顶上,有着一座既镇海又镇山的高塔,坐落于苍翠树荫之间,建于明朝成化十年。

当地人相信,正是因为这座镇海又镇山的高塔,所以滇池上没了波涛巨浪,从此水患不再频发。而明嘉靖年间,悟真、明全二僧又在塔后募建后殿。之后曾作多次修葺扩建,重修了迦蓝殿,增建了圣僧殿,观音山从此有了一片三层院宇的佛寺建筑群。也就形成了今日山上曲径通幽的观音寺。

若是所说此山就像凤凰,寺庙正在“凤凰”的背上,颇具上乘苍天灵气。

而因为此地有庙又有塔,加上佛寺南面建有“小南海”和“普陀山”牌坊的原因,故而每逢农历六月十九观音成道之日,朝圣香客络绎不绝,不管是否是阴天雨天,也要冒雨上山以求菩萨显灵庇护众生,至今数百年依旧经久不衰。

和妙雨一起把真炁聚集与鞋底,在宽广的滇池湖面上踏水而不落地飞奔许久,来到了观音山下的妙天,脚不停步地朝着上山而去。他们在山中有点陡的山路上又走了片刻,终于来到了观音寺南面。

站定在庙外的妙天,看透一看身前那草木环抱下三门并立的石制牌坊(佛教的牌坊都是三门,寓意上门解脱),同时解开了匿迹咒。

夜幕下,山风呼啸而来,吹得妙天妙雨衣袍袖口飘飞,也吹得四周草木左右摇摆。

“山势飞来,看轩翥翔栖,宛似西天灵鹫。”?妙天不语,妙雨却看着牌坊上的石刻对联,轻声念叨道:“湖光俯映,任蜿延奔赴,恍兮北岭长虹。”。

语毕顿了顿声,妙雨又道:“西天灵鹫,还颇有佛家味道。”。

“看来这封印多半也于佛法有关。”向来不爱多言的妙天,若有所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