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义的话又带上唱腔:“这个电说起来很简单,两个头一对灯泡就亮。但具体实施,又不是那么简单,你得懂电压、电流、电阻以及电线的材质、平方等等,还要有安全措施。有人把电称作老虎,咬上就毙命。”
刘强说:“这么着,我去找吴队长和马向春商量,把你调出来负责搞技术,让别人替你放牛。”
刘昭义觉得,刘屯不具备通电的条件,和刘强一起干,出力不讨好,没有放牛清闲。他说:“别、别,你、你可别!”刘昭义拉住刘强的衣角,想半天儿也没找到合适的理由,情急中冒出一句这样的话:“你、你听、听说过高射炮打、打蚊、蚊子没,我、我还、还不如放、放这二、二十几头牛。”
刘强看出求不动刘昭义,要想别的方法。离开时,刘昭义喊:“大、大哥,你别、别怪、怪我,还有、有人懂得电,你找、找刘志。”
刘昭义的话提醒了刘强。
刘昭义没考上大学,对刘志的影响很大,刘志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刘昭义做了对比:都是上中农成份,两人的父亲都有文化,也都有一些历史问题。从清河矿三番五次的外调来看,父亲的问题比刘昭义父亲的问题还要大,看来升入高中的希望非常渺茫。
初三下学期,应该是学习的冲刺阶段,而刘志却放松了自己,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去找刘昭义的牛群。刘昭义弹琵琶琴,刘志吹笛子,两人都对前途失去信心,想用音乐抒发对命运的哀怨。
刘志的成绩在下降,这让于占江老师感到奇怪,他认为,从刘志的智力看,他不至于学到这个水平,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在于老师这个班,刘志和辛新可以说是他的骄傲,这两个学生遵守纪律,不惹是非,学习成绩总是全年部的前五名。特别是刘志,数理化学得扎实,多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于老师觉得这两个学生都能考上高中,而且是大学的苗子。
于老师把刘志叫到操场边上,决定和他认真谈一谈。
刚开春,操场上的冰雪已经融化,太阳在薄云中游动,阳光被寒风吹得湿凉。于老师穿着单胶鞋,过早地换上了秋裤,在冷风中不时地打着禁抖。他的棉袄有几年没有拆洗,棉花掉得所剩无几,为了保持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他在棉袄的外面罩上一件蓝色中山装,只是夏装没有冬服长,蓝色的下边多了一圈儿灰旧的黑色。于老师仍然很瘦,学生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